铜化集团将今年确定为“高效管理年”,这既是集团公司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的战略部署,也是各子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契机。作为集团公司矿业板块的排头兵,新桥矿业公司始终将高效管理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。结合年初吴亚总经理提出的工作要求,我对矿山管理实践及谋划进行了深度思考。
系统重构:打通管理“大动脉”,激活生产“全链条”
传统矿山企业面临管理链条长、信息孤岛多的问题。我们通过构建“大生产调度系统”,将采矿、选矿、运输等11个生产环节纳入数字化管控平台,实现了数据实时共享与智能分析。
在选矿生产环节中,以高效、高质量为目标,对选矿流程和磨矿设备实施高效技改。技改后,高硫铁含磁铁量从40.16%降至32.74%,铁精砂含硫量从0.73%降至0.61%。按照每年处理量150万吨计算,原矿含铁10%,回收率提高了4.58%,磨矿设备具备5800吨/日处理能力。
在设备管理方面,实行设备预检制。以运输工区为例,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约10%,维修成本约减少20%。同时,推行“精简式线上办公”,对于材料申领、设备申报等减冗余环节、减重复审批、减无效表单,优化制度体系,跨部门协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。这些实践表明,高效管理的本质是通过系统性重构打破部门壁垒,让管理流程真正成为价值创造的“高速公路”。
智领未来:打造矿山“智慧脑”,赋能生产“新效能”
面对行业智能化转型趋势,我们投资1600余万元,顺利完成了智能矿山一期工程建设。这些绝非追赶潮流,而是实现管理质变的关键路径。矿山已建成智能矿山综合管控平台、环境监测系统、AI视频智能分析系统、数据中心及配套设施等,升级了工业环网、人员定位系统及无线通信系统,为智能矿山二三期工程建设打下了基础。通过物联网应用、大数据处理等新型矿山前沿技术,将矿井生产关键环节可视化,实现了关键数据采集、生产调度、指挥决策由“人控”到“数控”的提质升级。引进3DMine Plus软件系统,开展矿山三维数字化建模项目,推进信息数字化智能矿山建设,为地质找矿精细化、生产管理数字化、计划报表高效化奠定基础。
在安全管理中引入AI智能视频监控软件,24小时监控井下作业情况,实时监控捕捉、自动识别违章操作行为,及时预警干预,有效提升矿井安全管理的科技水平,实现从传统管理向智能化管理的转变。与中南大学合作引进Microseis微震监测系统,在东、西翼采区建立远距离、实时、动态、自动监测的36通道全数字型微震监测系统,对地压灾害进行预报预警,指导调整矿山支护作业,为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。
2024年,矿山相继完成了井下负380米泵房、负330米泵房、东翼主井提升系统、露天矿正36米平台泵房等无人值守改造项目。首次完成西翼罐笼智慧化改造。联合研发的国内首台精矿产品自动取样机器人已投入使用,矿山“智”造力不断提升。2025年开局,我们即着手对井下和选矿厂生产用水实施智能化改造,分流、分质处理、循环使用。改造成功后,将大幅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,同时降低生产成本。年内,我们还将推进选矿厂水泵无人值守智能化改造、行车抓斗自动装车等技改规划。同时,在东翼实施提升系统智慧化改造,继续加大井下智能自动装备的投入,构建更安全、更先进、更有序的井下作业环境。
这些案例启示我们,现代高效管理必须与技术革命深度融合,用数字化的“硬实力”提升管理的“软实力”,企业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行稳致远。
全员共创:织密安全“责任网”,点燃团队“新引擎”
高效管理不能停留在管理层,必须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行动自觉。我们推行的“小指标劳动竞赛”“合理化建议”“安全规程我来讲”等活动全方位激励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。
我们创新实施的“井下安全总监”“安全协管会”,聘请员工家属担任“安全协管员”等机制,通过“亲情安全嘱托”“井口全家福文化墙”等形式,让安全生产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每名员工、每个家庭。让安全生产变成更有温度的情感承诺。特别是去年我们推行的“人人都是安全吹哨人”活动中,员工主动排查隐患的频次提升3倍,安全建议采纳率达79%。这种自下而上的安全动能,真正实现了从"要我安全"到“我要安全”“我会安全”“我能安全”的蜕变。下一步,我们还将在基层推行“安全合伙人”机制,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安全堡垒,每个员工都成为安全卫士,在矿山深处奏响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安全强音。
实践证明,当每名员工都成为管理主体时,组织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。站在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,矿山当锚定“高效管理年”目标,以更前瞻的视野推进管理变革,用更务实的举措夯实发展根基。我坚信,通过持续优化管理效能,定能在行业变局中锻造新优势,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矿业力量!